(通讯员:赵春晓)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司法局坚持将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基础性、战略性工程,着力构建“责任网络全贯通、育人力量广聚合、教育维度深拓展”的“三维驱动”模式,有效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,筑牢健康成长根基。
构建“三位一体”责任网络,确保法治教育根基稳固。以系统性思维织密法治教育组织保障网。责任压实到位。将青少年普法纳入法治督察及“八五”普法考核重点,制定各相关部门青少年普法责任清单,压紧压实“谁执法谁普法”普法责任制。协同联动到位。整合全区资源,联合教育、团委、民政等单位建立“家校社”普法宣传机制,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和“一站式”办案救助机制,凝聚齐抓共管强大合力。跟踪问效到位。定期召开普法责任制履职评议会议,组织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经验交流,组织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等对全区青少年普法工作情况进行量化打分,倒逼各普法责任单位补齐短板弱项,提高青少年普法工作质效。
打造“三方联动”育人矩阵,凝聚法治教育核心力量。整合多元主体,构建专业互补的法治教育共同体。配优法治副校长队伍。联合教体局,从法官、检察官、警官及司法行政骨干中择优选聘92名法治副校长,实现中小学全覆盖。明确其参与学校法治建设规划、开展专题授课、协助化解涉校纠纷等职责,提供常态化专业支持。开展法治讲座、“法治班会”“开学第一课”等品牌活动200余次,覆盖学生40000余人次。壮大“青柠计划”志愿队伍。通过自愿报名和单位推荐的方式,公开招募选拔具有法律背景或热心普法的青年律师、青年教师、社工等青柠计划志愿者22名。深入学校开展班级法治讲堂等互动式活动300余场次,有效延伸教育触角。培育“红领巾”普法宣讲员。依托河东团区委“沂蒙红”红领巾讲解员项目选拔普法宣讲员”17名,围绕校园安全、网络文明、权益保护等主题,将法治知识融入讲解内容,利用班会、广播站、国旗下讲话等平台开展同伴教育100余次,让法言法语转化童言童语,增添法治教育趣味性。
拓展“三维立体”教育空间,提升法治教育内涵维度。创新载体形式,打造沉浸式、多元化法治教育场景。深化情景式体验维度。结合身边法律故事,创作《小明的法治假期》《小明的法治校园》等系列普法情景剧13期,在河东首发、青春河东、沂蒙普法等播放1万余次,实现法治教育从“灌输式”向“体验式”转变。拓展研学式实践维度。协调组织河东公安分局“国学与法治”研学活动、河东法院“河苗青青”模拟法庭、河东区团区委“河苗成长·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”等实践教学100余次,将抽象法条转化为具象认知。夯实浸润式阵地维度。深化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,改造提升区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、军部街青少年法治文化展厅,优选河东区禁毒教育基地、汤河镇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阵地作为河东区“教联体”社会实践活动场所,让法律知识可知可感可用。